查看原文
其他

备受瞩目的西湖大学发展如何?施一公这样说……

吴吉 深圳商报 2023-11-29




2018年10月,西湖大学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宣告正式成立。该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、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,通过民间筹资建校,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


5年过去了,备受瞩目的西湖大学究竟发展如何?11月19日,“2023年西丽湖论坛”的平行论坛之一“湾区校长论坛”在南科大举行。论坛上,西湖大学创校校长施一公在线上进行了分享。他回顾了西湖大学创办的初衷和过程,表示,西湖大学的目标就是“让更多的世界级科学家出自于中国的大学,让更多的世界级成果出自于中国的实验室”



施一公表示,西湖大学是中国科教改革的试验田,翻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崭新篇章。西湖大学的办学有几个特点:高起点,顶尖科学家领衔,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;小而精,坚持发展有限学科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;研究型,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,致力尖端科技突破,注重学科交叉融合。


人才引进方面,施一公表示,过去7年,西湖大学一共收到了超过3万多份简历,95%以上来自海外。“西湖大学奉行只在海外做广告做宣传,不在国内挖墙脚的做法,所以目前正式签约入职的212位博士生导师,90%以上从海外直接引进”,施一公表示,西湖大学更看重年轻人的潜力,目前所有212位博士生导师平均年龄刚刚40岁,60%的年龄在40岁以下。


人才培养方面,截至目前,西湖大学已经招收了7届博士生,包括2023年刚录取的380位博士生。西湖大学采取寓教于研,兴趣先导、学科交叉等方式,构建本硕博贯通的青年科学家培养体系。据悉,西湖大学在去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60位,采取创新班招生试点的方式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。2023年,西湖大学招收了93位本科生,包括3位来自美国、非华裔的学生。目前,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国际视野,西湖大学已和海外的2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

学科发展方面,西湖大学特别注重学科交叉。学校从空间设计上,就为学科交叉提供了物理条件;制度上,学校只设学院不设系,实行独立实验室制,设立交叉学科初创中心,建立双导师、导师组人才培养机制;文化建设上。通过学术交流活动、开设交叉通识课程等方式,鼓励学科交叉。


科研布局方面,西湖大学不仅注重自由探索,也注重目标导向,都由需求牵引。西湖大学的科研既聚焦基础前沿领域,也致力于尖端科技突破。据施一公介绍,目前西湖大学在工学院、理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已建立了212个独立实验室,“我们有全国首家未来产业研究中心,在生命原理及未来医药、分子智造与功能、未来材料设计与创造三大方面,希望为未来产业提供核心技术的突破”,施一公说,”我们尤其骄傲的,是在校内建立了6个科研公共平台,没有一个科研公共平台是中国最大的,但每一个科研公共平台都可以提供世界上最优质的科研服务”。


科研评价标准方面,西湖大学做了大幅度的制度化设计改革。首先,所有老师员工坚持全职引进,“除了极其特殊的两个人,整个西湖大学所有的博士生导师都是全职引进,没有一个人在任何其他单位有兼职”;其次实行全员年薪制;第三是在大学内部不设任何科研绩效奖励;第四是大学设置了长周期考核,大约6至7年。施一公说:“每一位年轻的助理教授入职的时候,他所在的学院院长都会叮嘱他(她):西湖大学没有文章篇数的要求,也没有专利条数的要求,只有一个要求:在你从准聘变为长聘的评审过程中,希望至少有一项成果在世界上是你独有的。”



施一公表示,西湖大学不重论文篇数,不重引用率,不重获奖情况,不重影响因子,不重人才头衔,不重专利数量,但是注重研究成果是否在该领域不可或缺。在这样“六不重”和“一注重”的评价标准导向下,西湖大学在科研上已经开始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。2020年至今,有30余项“世界首次”的原创成果诞生。施一公说:“到目前为止,西湖大学3410位师生员工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希望在科技前沿,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,进行全方位的攻关!”



来源 深圳商报·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

编辑 黎莉 责编 马强 校审 孙世建

监制 汪波



等你来pick→


重罚!他偷税3千万,深圳市税务局公告

“我要走了,你们也走吧”!老板疑似跑路,或涉案12亿元

回应“倒闭”质疑!蔚来总裁:“绝无可能!”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